小马(化名),男生,16岁,高二文科在读,喜欢读书和写作。第一次咨询前两个月在某三甲医院精神科做诊断,诊断结果为:中度抑郁与中度焦虑。抑郁与焦虑症状已经影响到他的学习,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没有动力、心情写作业,为了缓解症状停课半个月外出旅行,但效果不佳。存在自伤行为,在身体症状发作时会捏自己的胳膊内侧,用笔戳自己的手掌。有自杀念头但未曾实施,多次在咨询中表露:“自己在不在这个世上不重要”“身体症状发作的时候还不如死了呢!”“也许离开会对他们好一些。”因存在自伤行为与自杀念头,已与该生的班主任和家长沟通了该生目前的状况。
主诉:自从去医院诊断之后,精神、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尽管按时服用药物,但效果不佳。一次和女同桌发生冲突,同桌情绪异常激动,对他喊道:“你这样让我恶心,你这样是不会交到朋友的。”听到这话他顿时感到天塌了下来,突然崩溃了,认为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同桌因此冲突事件还请假一天,耽误了学习。之后,他很耐心地跟同桌道了歉,但是内心感到非常纠结,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当时他只是说出了内心的想法。本来因为抑郁症状感到身心俱疲,还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去和同桌道歉,感觉自己异常卑微。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中,他都特别顾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例如:他人一个眼神,都会让他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是不是对方对自己有什么意见;为了保证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好形象,几乎会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尽管有些要求自己没办法达到,但还是会选择答应别人;和他人产生冲突,就算错不在自己,也依旧会用各种形式去和对方道歉,这么做才会安心,让别人觉得自己很谦逊,很随和,之后内心会产生自己很卑微、很低贱的感觉。这种冲突和矛盾让自己无法承受,这也是导致近段时间状态落入低谷的一大原因。
学界针对国外社会保障经验的研究也有很多,鲁泉指出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公平作为其核心价值主张,揭示了社会保障对于维护德国社会公平的巨大作用,而维系两者关系的核心机制是协商公决的社会政策决策方式,明确政府责任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关键所在。[12]英国在1994—1995年原本19.8倍的初始收入差距经过税收以及社会保障等福利制度的调节后被缩小到3.7倍;而芬兰也使得原来的15倍的收入差距通过国家养老金、住房津贴等社会保障政策缩小为1.7倍。
问题界定:小马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感到很不满,过于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使他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处于讨好者的角色,但是每当讨好别人或答应别人不合理的要求时,又感到自己很低贱、很卑微。长期处于这种冲突中,小马很苦恼、很无助,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矛盾。
在童年和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其与环境的互动中,由于需要得到他人的积极关注,被别人喜爱,被别人接纳,小马便违心地或者未经独立思考,吸纳了大量来自周围环境和社会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比如:他在会谈中常常说起小时候:你们(具体指代父母、老师、社会)都教我善良,我也这样做了,现在已经习惯了,不这么做会很自责,很难受。此后,他便苛刻地、僵化地按照这些标准来评价自己、要求自己。其实这些价值或者他运用这些价值的方式可能是违反他的本性的,但他为了顾全自我形象,会以无意识的方式压抑本性要求,比如:别人请他做的事情,他内心是拒绝的,但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善良、很好说话,为了让他人感受到舒服和开心,尽管自身状态很不好也会选择接受。小马一直以来都在采用外界的标准、外界的眼光来评价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而忽略自我的评价,与此同时总是认为需要为别人的行动和选择负责。但他内心压抑住的本性慢慢开始反抗,这和他从小到大内化的价值准则产生了冲突,当这种冲突靠自身无法解决的时候,便出现了一系列症状。
本书作者佩恩特利用其担任总统首席道德律师的两年半期间,在美国政治中心之一的白宫,近距离地观察到众多的人和事,从而为本书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丰富的素材。美国多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推动行政道德的措施,然而,廉政建设的努力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打造一个美国应得的政府》针对美国政坛上形形色色的贪腐行为、现存的漏洞,以及原因所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作出了不少有益、中肯的批评。与此同时,该书也对如何改变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希望,这些建议的落实,将有助于改进美国的行政道德,有助于打造一个美国人民应得的廉洁的政府。
美术就是借助线条与色彩来展现美的艺术形式,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但是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并按照书中的内容来向学生介绍作品,让学生掌握不同风格。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也就难以感受到美术学习中的趣味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我换了一种方式,希望探查一下小马不愿意改变的真正原因,我采用了焦点解决技术里的水晶球问题方法。我问小马:“小马,如果明天早上你醒来,发现自己的问题迎刃而解了,你会看到你自己那时是什么样子的?”他想了想,摇了摇头,说不上来,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听到这里,我想到了OH卡。我让小马从一些图卡中选择一张,他选择了一张,图卡中有两个人物,一个在镜子里,一个在照镜子。他解释,镜子里的人是此时此刻矛盾冲突的自己,照镜子的人是真实的自己,也是他期待成为的那个自己。听到他说“期待”,我非常专心,认为这可以进一步转化成咨询的目标。我跟进提问道:“真实的你是什么样的呢?”他脱口而出:“能够勇敢地拒绝别人,但是内心不会负疚。”说出这句话后,他自己似乎也惊了一下。至此,我与小马商量后定下了咨询目标——能够拒绝别人,同时内心不会负疚。
转化:小马出现一系列生理症状,但是这些身体症状并无病理性的原因,可能因为其将心理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从而避开了焦虑痛苦体验。小马在会谈中也表达过:并不想完全丧失躯体症状,感觉身体难受时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可以看出,小马无意识的冲突非常明显,自我不够强健有力,在协调解决冲突中不能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痛苦与不适。
经过三次会谈,我逐渐可以看出小马的变化。在会谈之初,当他身体有不舒适的感觉时,会强撑着,但之后渐渐在他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也会直接向我说明。在最后的分别时,他也不再以一种很“夸张”的方式向我表示感谢,而是谈论自身感受,比如:老师,和您聊这些,我感觉很舒服,很感谢您。
在整个会谈的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小马在叙述故事和描述经历时的情感和感受,当感受到小马的自我拒绝和歪曲否认时,帮助他感受自身的内在需求,重新探索体验这些感受;不对小马的感受和行为做出评价,不再把外在的价值观和标准强加给他;由于小马也看过很多心理学的书籍,对部分理论也了解一二,我尽量不流露我会帮助他的倾向,而是像朋友一样,关怀他,理解他。
小马说,在和别人相处时,脑海里会出现两个声音,一个告诉自己应无条件地答应所有人,这样做,别人就会觉得自己很善良,是一个好相处的人;但是另一个告诉自己这件事不是你想做的,你完全可以拒绝,你自己的快乐也很重要,为什么一定要在意别人的看法。根据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体系,实际上头脑里第一个声音对应着小马的超我,第二个声音对应着小马的本我,小马的本我和超我经常产生矛盾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是小马自我的焦虑,面对一个不合理请求的时候,严苛的超我要求小马顺应一直以来的道德准则,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渴望快乐的本我要求小马避免痛苦,不要做不喜欢的事情。这时,若自我按照本我的准则来做出行动,超我就会用强烈的自卑感和内疚感来惩罚自我。如果自我按照超我的准则来行动,压抑本我,虽然实行了压抑,但是无法使小马的本能冲动完全被抑制,自我就会采用一些自我防御机制来对这种本能欲望加以变形。自我防御机制在小马身上有以下表现: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讨论,小马逐渐了解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在第二次会谈中他提到自己和同桌的冲突情景:小马和同桌及前桌的两位同学在讨论一个问题,在小马发表意见后,同桌情绪很激动,对小马说:“你让我恶心,你这样是不会交到朋友的。”本来就对他人看法很敏感的小马听到这句话之后感到很崩溃,大脑一片空白。这时,同桌跑了出去,情绪很不好,之后的两节自习课也没有回班。放学后,同桌拉着小马到操场上聊了聊,说自己听到小马的说法后感到恐惧和不安,准备第二天请假一天,在家里好好调整调整。小马听后,心里立刻感觉自责和不安,感觉因为自己让同桌不开心,耽误她的学习了。晚上回家路上给同桌准备了礼物,并且写了一封道歉信。同桌收到礼物和信后通过QQ对小马表示感谢,但是依旧传递了一些信息,表示自己的学习受到了小马状态的影响,想一个人坐坐冷静一下。第二周,班主任将同桌从小马旁边调离。小马感到情绪很复杂,对同桌有内疚、自责,也有委屈、怨气和愤怒,内心非常纠结,抑郁本来就已经让他很疲惫了,还要承受这种冲突体验。为了缓解,他便第一次来到了咨询室。
小马在会谈之初,对我也存在一些防御,比如:对内心真正的感受避而不谈;会谈结束之后尽管不是很舒服,但依旧鞠躬90度向我表达感谢;常常在会谈过程中说麻烦您了、不好意思、很抱歉等。这些表现出他希望得到我的认同和接纳。小马人际交往的方式受到了习以为常的价值观的束缚,对此,自己也没反思过。
我试图为小马营造一种安全、不感到威胁和限制,能够自由地感受情感、探索自我的氛围,共同探讨小马的内心世界。在这种氛围下,小马渐渐地拨开那些价值条件化了的自我概念、思想、行动和体验的方式,慢慢找到代表他的本性,属于自我的真正的思想、情感和行动方式。
可以看出小马在和别人道歉时内心是有冲突的,一方面他真诚地想让别人开心,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这样做很卑微。我进一步问他:“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其他的事情也让你有相同的感觉?”他说有很多,接着又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和我关系还不错的女生失恋了,她通过QQ向我诉苦,最后向我提了一个请求,要我每晚睡觉前都给她发一个‘晚安’,我非常不想答应她,因为每天晚上我也有很多的事情,突然有这样一个要求就感觉把自己束缚住了,而且有很多突发的情况可能晚上发不了,这样又会让这个女生觉得我不守信用,尽管很不情愿,最后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到现在已经连续发了2个月的‘晚安’。”
我问他的感受,他说很有压力,而且很不快乐。我追问,“你感到有压力,不快乐,那现在请想象一下,如果你当时拒绝了她,你现在会好受一些吗?”
伴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种植的有效性,而小麦也是农作物之一,但在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上仍需分析和探究。在此情况下,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策略。
我说,“无论答应还是拒绝别人,你都不舒服。那你答应了别人,内心的不快乐和压力来源于哪?”
他说:“我根本没有办法拒绝别人,哪怕这个要求再不合理,我都有可能会接受。我有时候想拒绝,但是头脑里就会产生这样一种声音:你如果拒绝了他们,他们就会觉得你很邪恶、不善良,就不会接纳你了。而且我拒绝他们会让他们感到痛苦,难受。”
他说来源于脑海里的一种声音:你凭什么要这么委屈自己,让自己这么痛苦不安,别人快乐不快乐用不着你负责,你应该在乎自己的感受。“但是这种想法太邪恶了,我不想让这种想法出现,我没法避免。我经常体验到这种感受,这种感受糟糕极了。”
小马心中的两种声音其实对应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和超我。而在小马身上,超我的能量远远大于本我的能量,所以小马会表现出过于道德化的自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压抑的本我渐渐也浮现了出来,本我的过度看重自己、在乎自己让小马觉得很邪恶,面对这两个不同的声音,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为了让小马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我用形象化的方式给小马讲述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根据小马自己的分析,他渐渐领悟到这两种声音都是自己发出的,一个是自己被压抑的本我,一个是道德化极强的超我,这两个“我”尽管原则不同,但都是自己的一部分。现在无法调和两者的矛盾,实际上是自我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力量,而是采用一些变形的方式来处理矛盾。领悟到这一点,小马对自己当前的问题清晰了不少,他开始逐渐反思自己遇到的一些人际交往的场景,发现自己确实处于这种困境中。
为了在将来实验中更好的识别和研究第五主族原子(N、P、Sb、Bi)替位掺杂对砷烯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影响,模拟计算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图像,如图5所示. 在1 V的正偏压条件下,其STM图像较容易识别,并与其晶体结构相对应. 从图5可见,4种不同的掺杂晶格的STM图像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为实验时辨别砷烯材料中的这些杂质提供了参考.
在梳理清楚内心的冲突矛盾之后,我们逐渐开始了面向未来的讨论。
我希望和小马商量一个咨询的目标:“你希望咨询之后,能够到达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但是小马听到这个问题感觉很为难。他说他并不想改变自己的状态。我有点诧异,再次问道:“你说你并不想改变自己的状态,那你最初来找我做咨询的期待是什么呢?”他说道:“我只是想知道我的问题在哪儿?有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明我的问题,我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了,我并不希求改变。”这让我感到措手不及,我一直以来的预设都是来咨询的人都是想追求改变,而小马似乎只是想让我帮助他分析清楚现在的状态。
投射:内心不想讨好别人,所以认为其他人也不想讨好自己。
5)施用钾肥后,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与放线菌的数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3.97%~68.29%、12.71%~77.76%和 12.77%~88.22%,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高于全部施用化肥处理,这与张玉平[22]研究一致。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条件下,随着有机肥所占比例的降低可培养的细菌、真菌与放线菌的数量也呈现降低趋势,与王才斌等[24]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是因为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矿质元素,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碳氮源,比化肥更能激发可培养细菌的生长和繁育,从而极大地提高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数量[25]。
针对咨询目标,我和小马进行了具体化的分析和讨论,从他人、他人要求的合理性两方面分析了多种请求方式。通过分析发现,其实并不是所有请求/要求情景小马都会产生矛盾的想法。小马想要拒绝的情景有以下一些特征,符合一条以上就想要拒绝:(1)自己情绪状态不好,无法完成请求;(2)他人的请求自己没有能力完成;(3)他人也能做但还是请自己帮忙的事。之后我给小马布置了第一个家庭作业:在下次咨询前能及时识别并记录他人请求场景的特征、当时的做法、做了决定后的情绪与内心的想法,绘制成表格。在下一次咨询时,我和小马一条一条讨论每一个场景,一起分析他内心想法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想法进行辩驳。
通过长达一周的记录和练习之后,小马对他人请求场景的感知度有所提升。当脑海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时,也不再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而是开始逐渐根据现实情况分析脑海中想法的合理性,并做出抉择。但是在咨询中,小马反映尽管已经有很多拒绝他人的念头了,也这样去做了,做完之后偶尔也体验到不负疚的感觉,但是关于拒绝的方式还是有一些问题,直接说“不行!”“我不愿意!”感觉还是很伤人。为此,我和小马分享了一些拒绝人的技巧和方式,并且在咨询过程中和小马进行情景演练。
五次会谈结束后,这个学期也告一段落。最后一次咨询谈及小马的变化,他说当遇到他人请求的时候,头脑中还是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但是此时他会自动化结合现实情况分析两种声音的合理性,权衡之后做出抉择。做出抉择后,也不会再有不一致和冲突的想法突然冒出来,这种一致感让小马感觉很舒服,感觉自己可以和脑海中的那个本我和超我和谐共处了。然而,对于生活中大部分事情,小马依旧感受不到活力和快乐,尽管自己的不一致感已经少了很多,但是身体上的症状依旧会出现,好在次数明显有所减少。
和小马的五次会谈结束了,整个会谈的过程也让我思考颇多:
心理课上,小马热衷于讨论课上的每一个问题、课堂上设置的角色扮演、活动体验等,他的表演、回答总能逗得班级同学们开怀大笑。在课下遇到小马,他也会积极地迎上来和我讨论一些心理学的问题。因此,我“先入为主”地认为他是一个幽默、乐观、积极、热衷于与人相处的一位大男孩。但是一年过去,升入高二之后(尤其是高二下学期),小马明显在课堂中与我少了许多互动,一些课堂“冷场”时刻(指课堂上无人分享的时候)也少了他的身影。不久后,在咨询室里,他告诉我他被诊断为抑郁症,我非常吃惊。咨询初期,我发现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让我没有办法无条件接纳小马的抑郁状态,脑海里固有的想法也让我感觉到咨询氛围的不和谐,我一直关注于小马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不能真切做出共情。而之后,深入了解了小马的情况之后,我也意识到了自身状态并做出调整,咨询氛围才慢慢地走向和谐。这一现象也给我一种警示:不去评价学生、不给学生下定义也应该成为心理教师的一种无意识状态。
在和小马一起探索了“我是谁?”“我的问题是什么?”后,我就开始引导小马进入“我该到哪里去?”的探索了。在询问小马对改变的期待时,小马表现出了抗拒,他提到他并不想改变,只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个样子。获得了解释之后,他觉得保持现状也可以,最起码不会进一步产生类似“我很奇怪”“我完全不可理喻”等让人不舒服的想法,他认为咨询到此止步就可以了。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小马,如果不深入展开行动、力求改变,整个会谈对他的生活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觉察出小马的改变动力不足后,我和小马一起探索了其不愿改变背后的动机,结果发现小马其实是比较惧怕改变要付出的代价,自身因为抑郁已经很疲惫,活力明显不足,这时候改变还要占据一部分能量,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不堪。了解情况后,我和小马商量后期计划的时候,也尽可能考虑他现在的精神状态,并设计了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的小任务,使其从初步尝试中慢慢获得改变的勇气,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增加任务的难度。小马表示可以接受。
那天,我遇见了七里沟村的李叔叔,说起父亲的现状,他悄悄告诉我一个“秘密”:“最近,你爸白天在山上护理树木,晚上就到山下一家工厂当起了夜班保安。他一直瞒着你,不想让你知道。”
(2)冷源中有2台吸收式溴化锂机组,蒸汽来源为3台3.9/h的燃油蒸汽锅炉,和直燃型溴化锂制冷机组相比,锅炉转换效率、热力管网两部分损失增大,整个冷源系统的效率明显下降;
在咨询中,常常会遇到来访者寻求改变动机不强的问题,有些学生是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模式,暂时还可以忍受;有些学生可能比较畏惧改变,害怕付出代价(时间、精力、能量等)以及害怕改变后不能解决现有问题。当发现学生不愿意做出改变或在改变的过程中犹豫不决和反复无常时,某些咨询老师可能会感到困惑、焦躁甚至是愤怒。在这些情绪的驱使下,咨询老师可能会变得不耐烦,催促学生做出改变。这时候,我们也要警惕自己心中的不合理信念,接纳来访学生对改变的犹豫是处理这一问题时非常关键的一步。之后,咨询老师要通过观察与会谈,了解来访学生不愿意改变的背后动机,针对妨碍来访者改变的原因进行深入交流,给予对方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这也是促使学生克服内心恐惧、下定决心改变的主要手段。此外,通过讨论咨询目标的价值、咨询计划的可实施性,可以帮助学生慢慢看到改变的意义,获得做出改变的勇气。
[1]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0/0521/349.html
上一篇: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下一篇:普通高中家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投稿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版面费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