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列车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初步调查与建议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0 04:5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引言 时代发展到今天,交通运输和出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有约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1〕。国内外已经出现多

一、引言

时代发展到今天,交通运输和出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有约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1〕。国内外已经出现多起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从7·23动车追尾事故,到备受关注的马航事件,再到台湾民航客机坠毁事件等。过去交通运输体系对安全的考虑更多注重技术层面,但从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来看,无论是民航运输事故,还是铁路交通事故,都有人为操作不当的因素,可见人的因素在交通事故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历年发生的重大事故中我们看到,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机务、调度、司乘等专职人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社会在不断希冀交通给人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开始反思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Gopalakrishnan等人在研究后发现,一些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不安全的道路基础设施或天气条件造成的〔2〕;然而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时却发现,大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诸如超速、酒后驾驶、驾驶不安全车辆或驾驶员分心等直接原因〔1〕。前者更为强调外部客观因素,而后者更为强调人为、主观因素。客观外部因素可以通过设施的改进与完善等方式进行调节,而主观因素的改变则需要多方努力才可能达到。因此,驾驶员作为交通的主体,其身心因素对于行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动车的开通,交通运输行业技术不断突破和革新,这对列车驾驶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身心要求:一方面,在技术上需要提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在心理上也需要调整心理状态。

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者就已开始对列车驾驶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探索研究,研究多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王四德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列车驾驶员的心理指标合格检验符合率可用于选拔职业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驾驶员〔3〕;周晓光等人研究发现,列车驾驶员身心皆需具有良好的素质,对于保证铁路行车安全至关重要〔4〕。以上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对于列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

有学者从多角度探索了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邱永祥等在针对当前高速铁路驾驶员的研究中发现,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导致职业紧张影响其心理健康及工作状态〔5〕。戴海竞等发现,相比于记忆力,注意力对于行车安全的影响更大〔6〕。郭孜孜等人发现,在生理方面,长时间的驾驶疲劳会导致驾驶员认知功能受到损伤,进而引起持续性注意水平下降〔7〕。于洪生研究证实列车驾驶员退乘后的疲劳程度排行中,心理疲劳优先于整体身心疲劳〔8〕,表明长时间驾驶高速列车后的疲劳不仅会影响驾驶员的生理健康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疲劳。驾驶工作给驾驶员身心带来较大的压力,如不及时调节则可能影响工作状态,产生驾驶安全隐患。

近年的研究表明,国内铁路系统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社会支持较低,出现较多的躯体症状、人际敏感、负性情绪等〔9~10〕,其中职业紧张是造成这些不良情绪的诱因〔11〕。在宁维卫等人对铁路一线员工的调查结果中显示:青年员工的安全意识有待加强,而年长员工的安全意识略有疏忽,并且随着工作年龄的增加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逐日上升,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当前铁路员工面临责任、工作压力大,难以调节家庭和工作的冲突等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12〕。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当前列车驾驶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这表明其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就当前实际来看,铁路相关部门对列车驾驶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注重的是入职前的心理筛查,对工作后的心理健康动态关注较少。而以往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较多采用问卷调查法,更多偏重对心理健康某一变量的研究,例如情绪、注意力等方面,但是对列车驾驶员心理健康整体状态的研究较少。Vaillant等提出,在工具的适用性上,要重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因素,因而应使用符合研究对象特征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13〕。而以往研究工具大多从国外翻译而来,本土化程度较低。

因此,本研究以列车驾驶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量表,以问卷调查形式从多维度综合研究其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同时,研究采用访谈法,对列车驾驶员开展群体访谈,深入了解了列车驾驶员当下工作状况、心理健康水平等,并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挖掘影响列车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并给出心理调适建议。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0/1020/642.html

上一篇:基于儿童立场,做实线上教学
下一篇:政校共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