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新冠肺炎在我国多地流行。日益严峻的疫情不可避免地造成人们的心理应激以及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内科住院患者不仅遭受所患疾病的痛苦,同时处于医院这样的高危环境中,还可能面临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和绝望的情绪[1]。故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适宜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口头宣教或发放健康教育书面资料等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相对枯燥,不便于患者理解记忆[2]。加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感染防控实施,可能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主题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其视频时长一般为5~8 min,主题突出,内容精简,指向明确,情景真实,包括讲授类、问答类、启示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等多种形式[3]。目前,微课在教育系统针对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有所应用[4-6],在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微课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7-14],但对于微课在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鲜有报道。本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用微课形式对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该方式对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2020年1月26日-2月10日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病区住院治疗的患者。入组标准:①意识清楚,言语沟通无障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完成量表评定;②自愿参与本研究;③有智能手机及注册微信号。排除标准:①病情进行性加重患者;②有精神障碍病史。符合入组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12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通过微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2.1 组建团队
团队成员由6名心理护理人员和3名心理治疗师组成,9名成员均具备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资质。团队设组长1名,负责整体牵头及沟通协调工作其余成员按照其专业及特长分为四组:评估组负责患者病情评估、微课实施前后患者床旁量表评估筛查以及数据汇总统计工作;微课制作组负责微课主题选择、微课视频制作及发布工作;专业督导组负责量表筛查的培训、量表评估质量督导把关以及微课内容的审核工作;技术保障组负责指导患者关注微信公众号以及加入微信群,同时做好微信公众平台的维护以及微信群的管理工作。
1.2.2 制作和发布微课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患者的评估筛查结果,确定微课的主题和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主动推送微课视频至客户端,团队成员均加入微信群并对患者提供在线答疑,群管理员负责把控群成员聊天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推送内容见表1。
项目实施前,与内科病区负责人及医护团队进行沟通协调,取得其支持与配合,同时在推送微课信息前做好住院患者的沟通告知,教会患者关注公众号、加入微信群、获取并查看微课视频。
表1 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推送内容推送时间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微课主题这个春节人声鼎“肺”,莫让病毒变心毒缓解新冠肺时期的不良情绪,有妙招“新冠”时期如何应对您的焦虑?疫情笼罩下的情绪管理——正念减压改善睡眠的小技巧我和手机有个约定主要内容提高对新冠肺炎的正确认知识别不良情绪及合理应对正确认识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并学习应对方法正念减压的方法及技巧促进睡眠的方法,乐眠操示范疫情期间手机信息浏览的合理管控与处理,减少信息过载导致的情绪困扰微课形式讲授情景演示问答示范练习演示情景演示视频时长8′34″8′07″7′12″8′23″7′43″6′21″
1.3 调查工具及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信息。
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评定患者的焦虑程度。GAD-7共7个条目,每个条目从“完全不会”到“几乎每天”分别计0~3分,总评分范围0~21分,0~4分为没有焦虑,5~9分为轻度焦虑,10~14分为中度焦虑,15~21分为重度焦虑。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2[15]。何筱衍等[16]在综合医院人群中的研究显示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0。
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s’Health Questionnaire-9 item,PHQ-9)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PHQ-9共9个条目,每个条目从“完全不会”到“几乎每天”分别计0~3分,总评分范围0~27分。0~4分为没有抑郁症状,5~9分为轻度抑郁,10~14分为中度抑郁,15~19分为中重度抑郁,20~27分为重度抑郁。PHQ-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7,条目间的相关系数为0.236~0.718,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 0.588~0.784[17]。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1/0121/754.html
上一篇:孕期及产后抑郁防治
下一篇: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投稿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版面费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