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逐渐转变。21世纪初,学术界就人体健康做出了详细论述,研究表明人体健康应分为心理意识和身体机能两方面,单纯重视身体机能方面的健康是片面的,在个体教育机制中必须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我国教育理念已经从德、智、体、美个体全面教育理念转向了素质化培养,旨在促进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健全行为意识,具备身体和心理双方的素质。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应当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思维意识方面给予学生情感关怀,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意志品质和情感受挫能力,能够全面适应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挑战。
1 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素质化教学理念引导下,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语言基础素质已成为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为了促进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老师根据学生的行为决策特点及认知状况,需在思维意识、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探索精神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让大学生形成科学、完善、积极、健康、乐观的心理。在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五项内容是英语教育者应重视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能力、英语写作能力、英语表达能力、英语综合实践能力。从上述这五项内容中可以看到,现代高效英语教学主要以学生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英语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其次才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些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尽如人意,致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自信心,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同时这些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方面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在心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在高校生活中,有将近28%的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着问题。这组统计数据无疑在提醒人们心理健康已成为限制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问题,在英语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建设迫在眉睫。
2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渗透
在高等教育中,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健全其认知架构为核心,主要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走向社会所需的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决策能力。根据现代心理应用学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来看,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就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特点、心理活动机制进行研究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化成长及发展的教育模式。这也就决定了在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老师必须从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出发,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价值观引导。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师要将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融入整个教学环节中,另一方面老师不能忽视英语教学实践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必须围绕学生的行为决策机制,定点定量开展心理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心理认知架构健全的需求。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实践机制,可完全强化学生的认知模式,让学生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获得有益经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人才培养有了全新定义,社会新的发展趋势不仅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完全改变了传统以知识文化素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外语水平成为衡量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已成为衡量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从教育本体论来看,英语实践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不相属的两个学术范畴,实际上二者在机制、形式、内容上有着广泛的联系。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对英语文化形成独特的理解。但现代的英语教学模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需求所形成的教育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英语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定义、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培养具备较强外语应用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
3 高校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选择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教学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学生情感和心理上问题的解决,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情感和心理问题能力为主设置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将不同的心理学教学方法融入课堂组织架构中,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决策进行教育引导。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整合有关心理教育的资源和方法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1/0205/773.html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投稿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版面费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