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都负有此项任务,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因此,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更加贴近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讲究"学"与"用"相结合。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1激趣导入,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在注意层面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向有意注意靠近,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时应该精心设置,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导入内容要新颖、活泼,符合学生的求知需要。如在讲授《陶罐与铁罐》这篇童话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有意思的童话,这个童话里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将提前剪裁好的陶罐图片贴到黑板上),另外一个叫“铁罐”(贴铁罐图片)”,由于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都在黑板上,教师相机指导“陶”字的写法,接着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质疑:那么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这样的导入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内部动机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情境模拟,丰富情感体验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情境性,经常受到具体事物、具体情境的影响,他们的喜怒哀乐会随时随地地显露出来。比如在进行《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设计时,就可以抓住“雨后春笋图”中的“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时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个关键句中的关键词“探”,“探是一个动词,我看看同学们谁会做“探”这个动作?”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雨后春笋图这个情境中去,感受一场春雨过后春笋破土而出的生机勃勃。二是通过对比了解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一个“探”写出了春笋破土而出的生气和拟人化,从而真切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把内化的语言、情感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以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与文中的人物对话。
3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时机
小学语文老师要丰富自身的教育心理知识,把握一定规律,深入探索把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机。比如,当学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时,也是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机。在讲授《少年中国强》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取集体朗诵的形式来培养学生们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在抑扬顿挫、声洪如钟的朗读声中,学生们意识到少年身负强国重任,激发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爱国情怀。课后及时开展一个小活动,分享自己长大以后要做什么,要怎么去实现心中的梦想,能为国家分担什么责任。又比如语文课堂还能为亲子关系做铺垫,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在感受了文中作者的母亲的伟大之后,教师适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想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表现,写一封信给母亲。再比如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偏向识字,而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过程。因此,此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来完成识字任务,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如“旦”字的教学,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将“旦”归为象形字一类,“日”表示太阳,“一”表示大地,整体意思理解为太阳从大地上缓缓升起,意为“早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pt演示“旦”字的形成过程,这样符合二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保证教学效果。
4引导反思,认识自我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是由低到高的。其中,小学一、二年级发展尤为迅速,到了小学五、六年级,自我意识的发展又出现加速的现象,这种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时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自我意识教育,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如在教授《我们家的男子汉》这一课时,在课前三分钟这一环节当中,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一说心目中的男子汉有哪些特点,身边有这样人吗?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朋友吧!”,学生们会说“勇敢、诚实守信、坚韧不拔、志向远大、刻苦努力”等这些品质,有这样品质的那就是男子汉。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让发言的学生意识到男子汉什么样的,也可以让听众同学们反思自己是否有这些优良品质,是对自己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一个过程。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1/0428/1082.html
上一篇:小雪节气后的健康提示
下一篇:民族地区农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投稿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版面费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