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中小学调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常常听到校长介绍本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投入了多少钱建设心理辅导室,学校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必须考心理咨询师证书以及有多少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到了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每天接受多少孩子的心理咨询,等等,把近几年没有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出现不好的后果等情况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成绩。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士谈起心理健康教育时,说得最多的也是“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类。这些观点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是有问题的,这也说明当前教育系统内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还有所偏差,教育系统之外更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咨询辅导。因此,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确有进一步厘清的必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属性和定位,并不是说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 号)指出:德育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个方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教基一〔2012〕15 号)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恰恰是通过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众说纷纭,一直存在争议。正确认识两者间的关系,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
首先,在理论上要分清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内涵。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与持之以恒地付诸实践,最终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也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从学科归属的角度来看,德育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心理健康教育既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又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其次,在认识上要把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与区别。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指向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但两者在理论基础、具体目标、教育原则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又有不同,应该说在教育内容上两者相互交叉、在实施途径和方法上相互补充。
第三,在实践上处理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不能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也不能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需要,而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化。要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部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
首先,各学科教师须自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一方面,各学科知识体系中本身就蕴含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音乐、美术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与情绪、引发学生的审美心理体验,体育、劳动可以调节学生消极情绪、锻炼学生意志、改善学生人际关系,等等,语文、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更毋庸赘言。另一方面,各学科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利用好、开发好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同时,各学科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发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为学生作出表率。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1/0709/1373.html
上一篇: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更新
下一篇: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投稿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版面费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