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时代变迁,大中小幼各类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成长压力和心理负担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他们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实际上,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是德育一体化的产物。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并明确指出“使大中小学德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使小学、中学、大学各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环上升、有机统一的体系”。随着该项工作的推进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体化”问题自然也摆到了议事日程上。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201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全面指导我国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前者强调,“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后者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从政策层面推进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
长期以来,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而中小学生乃至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殊不知,成年期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均会打上童年期的烙印。从心理健康的内容来看,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安排还不尽合理,存在着内容缺失、要素不全、倒挂或重复等问题,这大大降低了该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和实施来看,始终缺乏专门的机构和组织来统一领导、协同规划、分级实施和动态评价,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领域各自为政的局面。因此,统一规划、研制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工作指导方案或实施办法,应属当务之急。
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内涵、目标、任务与内容
对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的内涵进行探讨,必须充分借鉴德育一体化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强调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以发展心理学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横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强调环境中各个因素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以社会心理学的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这里所关注的是前者,即强调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和任务的衔接,意谓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各学段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准确规范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主要任务,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年龄差异性与内容递进性的统一。
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其目标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理解。从国家层面来看,其根本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时,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个别指导、全面发展。从社会层面来看,推进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含心理健康。实现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能够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固本强基。从个人层面来看,就是提高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心理健康的双因素模型,个体心理健康包括心理疾病和幸福感两个维度。因此,推进实现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一方面要做好学生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另一方面更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实现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合理的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应涵盖心理辅导制度、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辅导与咨询诸领域,实现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无缝对接。第一,要保障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性,这是由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差异,应确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差异性、适切性。第二,要保障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的递进性,这是由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连续性、整体性,要通过科学规划,使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第三,要保障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类指导,这是由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共性,同一年龄阶段中不同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存在特殊性。因此,要在总体把握学生群体心理特点的同时,考虑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要注意相同年龄阶段学校类型和不同学习层次的区分,根据其各自心理特点进行分类指导。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zonghexinwen/2020/0818/489.html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投稿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版面费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